大理石诸葛亮人物雕塑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校园石雕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校园石雕通过被解读,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石雕大都运用抽象与象征、隐喻和悖论的手法表现,特别是我国的校园石雕,一般具有纪念性、象征性、激励性、装饰性等特点,突出思想审美、重视德育潜化,或着重表现人类的智慧和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校园石雕是物质化了的精神载体,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反应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要求。所以校园石雕的选择与摆放也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校园石雕的选择要符合校园的文化氛围。在校园里我们常见的雕塑就是一些学者,比如马克思、恩格斯等,还有一些精神榜样,如雷锋、焦裕禄等,这些雕塑的选择就符合一个校园的文化氛围。校园石雕的隐性教育功效体现在多方面,首先体现为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这其中名人头像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时代的主导思想又表现得十分突出。校园石雕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它具有文字属性,同样体现“文以载道”的精神。每一座校园石雕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同时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大型人物石雕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城市活跃起来,因为矗立在各个城市的人物石雕不仅是为美化环境而建立,它的存在还对现代城市的生存极具 有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课本上可以看到曾经为我们幸福的现代生活做出的贡献和留下万古的文化遗产,这些曾对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名人 ,后世子孙为纪念他们曾留下的足迹,就用人物传记、书籍、绘画、雕塑等纪念他们。我们散步在公园和广场的时候不难发现大型人物石雕的踪影 ,有古代人物形象,也有现代人物形象,这些雕像的矗立是由我国文化局和园林局共同创办,是为发扬我国的美德和美化文化城市、纪念革命 先辈而建设。 我国的文化决定着我们的人物石雕大多数是以真人实物为模板雕刻出来,并不像美国、英国那样,是在艺术和想象之下塑造出来的。这也 充分的说明我国是以含蓄真实美的手法来表现,缺点就是略显呆板,不过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个城市或是县城活了起来,因为这些矗立于各个城 市大街小巷的人物石雕,不仅美化环境,还为我国做出功勋伟绩的人物塑造了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我国的历史文化。 由此可见,大型人物石雕对我国现代城市起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