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红抱鼓石 门墩雕塑
发布于
查阅215次
抱鼓石雕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构件之一,是指指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抱鼓石民间称谓较多,如: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镙鼓、石镜等等,在传统民宅大门前很常见。除了装饰作用,抱鼓石还有其他重要功能。
第一,显贵的门第形式,是标志建筑居所拥有者社会、经济、政治等级和地位的象征。抱鼓石是具有中国宅门特色的建筑装饰小品,可以作为大宅门的标志物。第二,功能构件,是作为承托和稳定门板门轴、加固或安装门槛的一个构件,有利于防止门板受外力晃动,大大增强门框的稳定性,起到联系门槛的作用。另经枕石垫高后还可以防水防潮。外部抱鼓石主要是承担着大门板的平衡重功能,以其前部的重量来平衡门板转动时的重力。
在传统民宅大院前很常见。在传统牌楼建筑中也有类似抱鼓石的夹杆石,它是牌楼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构件,主要是起到稳固楼柱的作用。宅门抱鼓石是门枕石的一种。门枕石俗称石墩、门座、门台、镇门石等,是门槛内两侧安装及稳固门扉转轴的一个功能构件,因其雕成枕头形和箱子形,所以叫做门枕石。在民间曾经因为乞丐坐在上面,所以又叫做乞丐椅的称呼。它不仅能够承受和平衡门扉的重量,还可强固门框。故其内部分是承托构件,门外部分是平衡构件。古时候的门没有铰链、合页等,是靠门枕和连楹来固定门扇,如果没有门枕来抵住门框,开关门扇的时候就会摇晃不定。后来为了区分门第,便加强大门的面积,门外枕石部分也相应地扩大突出,头部越做越高,以至后来用料用工远远超过门枕的实际功能作用,并出现了类似鼓状的抱鼓石。